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app2();

read2();人最大缺点是什么呢?那就是心随境转,好的如意的人事环境,才能有一个好的心情,如果人事环境不如意,那心情就不好了,自己的心情跟着人事环境而改变,这也是一个平常的普通人,看到好的事物就高兴,听到好的声音就如意,感知到好的东西就欣喜若狂。

而世间的圣人却不是这样的,他们永远保持一颗仁爱之心,他们见到的听到的或知道的,都要通过自己的仁爱之心来辨别,符合自己的心意的就可取,不符合的就不可取,因为他心中有自己的一定的定量,所以成为世间的圣贤。

而佛法却完全不依靠外在的,认为外在的东西是不实在的,它也不依靠内在的,内在的东西也需要看破放下的,所以他的看、听、觉知就跟世间人不一样,他不取外在的,也不取内在的,这就符合了佛法的中道思想,他只取这种能力的本身,他把这种能力称为佛性,佛把保任这种功夫称为修行。

修行有那些方法呢?修行分资粮、加行、见道、这三个位次,佛度众生的方法也分为三种,对资粮位的只能够讲经说法,劝恶修善的度,这是声闻乘的度;对加行位的就是缘觉乘的度,通过思维冥想打坐入定,来觉悟人生的真实意义,这是加行位的度化。

修行成道就是通过加行位缘觉乘的入定,来觉悟成佛的,第三种就是菩萨的度法,昔日阿难尊者,见圣人相好光明,故升起出离之心,这就是菩萨的度人方法,大多数人了知人生无常,生老病死等痛苦,在听法师讲经说法,通过梦中或定中,见菩萨相好光明,而能归心乐土。

一个普通人这三种方法须全部经历,才能升起信愿之心,这就是三乘圣贤的经历,所以对人讲经说法是度人的一种,他必须得了解人生的苦空无常,在烦恼痛苦中煎熬,已厌倦了这种生活为因,见到修行人讲经说法的那种相好光明的生活为果,自力他力合和,才能使人生起殊胜的求佛修行之心。

有人说我干点活就会很累,这是什么原因呢?六祖大师在米房干苦力时,五祖大师问他累不累,惠能说:弟子以心役物,而不以物役心,所以不觉得累,同样干活有的人觉得很累,有的人却不觉得累,就是这个道理,觉得累的人是全身心的只想着干活,而觉得不累的人,身在干活心却在物外。

修行也是这个道理,有的人修行很得力,而有的人却不得益,甚至越修越烦恼,其原因就是身修或心修的道理。

用身体的名闻利养、贪嗔痴慢、五欲六尘的身见来修,就会觉得非常吃力,而且越修越没兴趣,如果用心性慈悲喜舍的戒定慧来修,就会觉得很轻松得益,法喜充满,其实苦或乐与我们身体的关系并不大,累或吃力是我们心的执着,心的迷茫才是累的根本。

生与死的区别是什么呢?人都认为活人和死人有非常大的差别,而菩萨说:生死本无差别,生前与死后看似很复杂,在普通人眼中无论怎样都很难解开,但在佛的眼中很容易弄清。

这就是圣人找到了生前与死后的共通之处,普通人认为根尘识因缘和合为生,因缘不和合即为病或死,普通人只针对物质与精神的境界,却不知心性的世界,其实根尘识的来源不是身体物质,而是心性的无明迷乱。

普通人只认为有身体物质才能见、听、觉知,其实没有身体物质,虽然没有见、闻、觉知的对相,但见闻觉知的能力却常在,只针对外物对相,却忽略了本有的能力本身,这就是生死无明的起点。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无论是圣人或是师父,共同的目的就是帮助人找到人生的意义,这就得从皈依受戒开始,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人的一生几十年,而且在艰难困苦中度过,其实人的一生是为了求得智慧的生命,然后用这个道理度众生。

物质的欲妄,为父母儿女的使命,还有心性的慧命,同样是命这三者有什么不同呢,经典中开示我们,所谓生命,即非生命,是名生命,也就是说四大和合的生命,即是无明迷惑颠倒所幻生的,只不过把这种尽心的过程,叫做生命。

就是说三种形态的生命,因循的物欲生命,是三恶道的成因,意志使命的生命,化作了三善道,而不为这些所动,活在这些中,以心性的回归为出发心,这就是四圣法界,觉悟的心中观法界,色即是空,迷乱的眼中看世界,空即是色,“人生的意义是觉悟,人生的价值是奉献”。

修行与干活有什么区别呢?大多数人认为修行只是念佛,没有人会愿意干活,其实如果反省自己,为什么修行读诵经典呢?其实修行就是为了净心净土,心清净为因,道场干净是果。

普通人修行只是为了感召佛土,人心里总想着见莲化花,会有净土等着他,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本来是一体的,普通人拼命的学习,尽管他觉得再好,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因为他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工作,工作是为了家庭亲人更好,只有他的家庭亲人好,他才会得到别人的尊敬。

其实修行也是这个道理,努力的学习,就是为了心地清净,清净的心才能看清世间,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人奉献,而得到更好的尊敬和赞叹,观音菩萨不是自己封的,而是普渡众生的回报。

小修在深山,大修在世间,小修用禅坐来启发自己的善性,而大修的人,一切人事物都是心性,净土在净心中显现,“扫地扫地扫心地,不扫心地空扫地,人人若能扫心地,天下何处非净地”。

不好的吓人的东西来源于何处呢?应该怎样避免?修行以定为主,定中最怕的就是走火入魔,楞严经中五十种阴魔境界,魔境就是证的不彻底,彻底的觉悟是不会有魔境的,修行懈怠的人也不会有坏的境的,只有那些证的不彻底。

而且修行的非常精进的人,修行需要定慧等持,才能达到动态平衡,如果慧多定少那就是狂慧的魔镜,如果定多慧少,就会出现很多感应,由于不是究竟觉悟所引发的,就会过于执着物境,而论为外道的境界。

正道就是以觉悟来正定,外道就是觉悟不究竟的邪定,所谓的究竟觉悟就是了知一切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道理,明了这些就是智慧,知道这些之后,就不会为物质精神所动,这就是八风不动的正定境界。

app2();

(/dudu/45815/45815190/30996358.ht)

chaptererror();

1秒记住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


页面连接:http://www.dg-cml.com/read_0_jxsjz/imxvsiiy.html

斗罗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飞速中文网牛文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